全球芯片“大饥荒”,中国芯片在危机中迎来发展

2021-01-27 09:17:54

外媒称,在全球芯片危机加剧之际,福特关闭德国工厂一个月。分析人士警告说,由于世界各地的企业被迫关闭工厂,在2021年年中之前,汽车制造商可能会一直面临芯片短缺的问题。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月18日报道,福特汽车公司已要求其在德国一家工厂停产一个月。这一最新迹象表明全球计算机芯片短缺正令汽车制造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并可能影响它们从新冠疫情中复苏。


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称,由于芯片短缺和汽车需求疲软,它将从1月18日至2月19日暂时关闭位于德国萨尔路易的工厂。这家工厂生产福特在欧洲最受欢迎的车型福克斯,雇用了约5000名员工。


报道称,由于半导体短缺,福特上周被迫关闭了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家生产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的工厂。但德国工厂停产表明,这个正对全球汽车制造商造成影响的问题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

全球芯片“大饥荒”,中国芯片在危机中迎来发展



车用芯片短缺


报道指出,在疫情导致汽车销量下降后,一些主要半导体制造商去年重新分配了产能,减少了对汽车制造商的供应,转而将芯片供应给那些生产智能手机、游戏系统和其他仍有很大需求的技术产品的公司。供应仍然紧张,汽车制造商正努力获得它们所需要的芯片。


包括德国大众、美国菲亚特克莱斯勒、日本丰田、日产和本田在内的其他汽车制造商也正遭遇芯片短缺。


报道称,芯片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包括用于驾驶员辅助系统和导航控制系统。平均每辆车装有50至150个芯片。


英国埃信华迈公司负责汽车团队的执行董事马克·富尔索普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第一季度,轻型汽车制造商在那些使用半导体的系统方面遭遇了更多供应中断。情况很不稳定。”


报道指出,这些供应中断发生在一个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十分关键的时刻,它们在疫情初期遭遇销量暴跌,目前仍面临来自全球监管机构的、要求它们大力投资电动汽车生产的巨大压力。


据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估计,在去年销量预计下降15%之后,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增长9%,但芯片短缺正令复苏面临风险。


缺货原因各不相同


这次“芯片”缺货现状,不禁让人想到了前几年,几家DRAM厂商内存颗粒“集体缺货”事件。或因良品率低产能不足,或因工厂接连失火殃及库存。这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蜜汁操作,最终导致上游成品的价格几倍飞涨,也间接使显卡等消费电子价格随之飙升。不过此事说来也蹊跷,自从国产颗粒上市销售,老牌DRAM厂商产能就爬上来了,工厂也不起火了,生产生活又得以继续。一切“无病呻吟”的作态,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不知几家跨国公司,究竟吃了什么回春妙药,还是另有高人施术药到病除。


此次芯片缺货,也是积病沉疴,虽依旧是产能问题所致,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有一年之久,被打破的正常生产生活节奏也逐渐回归正轨。只是疫情肆虐击溃了供应商的复产复工信心,开始谨小慎微起来,加之5G时代和AIoT产业对芯片需求与日俱增,芯荒局面早有先兆。但上游企业为了营造风采依旧的盛况,仍然快马加鞭地生产。物料成本急剧增加,最终Tier1层面率先崩盘,供不应求的局面愈演愈烈,上下游企业望洋兴叹。

全球芯片“大饥荒”,中国芯片在危机中迎来发展



汽车芯片为何如此重要?


还停留在传统汽车的人们可能很难意识到,为什么芯片对于一款汽车如此重要。也对,以往谈到车辆的核心竞争力,都将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视为最为关键的三大件,其它方面紧赶慢赶总能达到一流品牌的水平。


但是,现在已经迎来了智能汽车时代,芯片就成为了下一代智能汽车电子架构的核心。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高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最为重要,电控次之。而芯片,便是电控系统里面最核心的部分。有业内人士透露,车规级IGBT的成本占到了整车成本的10%左右。


横亘在汽车厂商面前的两条路


既然芯片对车企的发展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仅有少数几家如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在研发和制造芯片?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确实不具备自研芯片的实力。此外,对于很多车企而言,做与不做本身也是需要抉择的问题。


如果选择自研芯片,一方面芯片的技术积累不足,不仅难度很高,而且需要大量的投入。芯片的复杂程度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因为芯片有很多传感器,同时处理庞大的数据需要非常大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就算芯片研发出来,由于更多厂商还是选择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合作,那么芯片研发的成本难以通过自产自销摊平。从商业逻辑来说,这是不划算的。





但如果不做这个事情,无异于被别人掐住命运的喉咙。一旦没有供应商为其提供芯片,那么便会面临无法推出新车的困境。就像现在,由于芯片短缺,包括大众、福特、丰田、日产等品牌旗下部分车型将面临停产问题。此外,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芯片将是重中之重,没有这一筹码,那么车企的整体实力也会大打折扣。


很明显,这两条路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都不好走。所以,更多的车企选择了第三条路,那就是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与芯片公司进行合作,这样一来既能避免巨额的资金投入,同时又能在芯片公司获得一定话语权,从而更好的服务旗下车型。比如吉利战略投资亿咖通科技公司,上汽入股晶晨半导体,上汽投资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投资君芯科技等。


此外,还有部分车企仍然选择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除了供货比较被动外,还要忍受芯片算法不能更改,无法实现快速迭代的缺点。而这一问题在智能汽车占有量提升后将会被进一步放大,因为芯片无法根据汽车厂商的功能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后期的创新也难预留出技术通路,车企针对竞争对手或战略需求的升级无法迅速实现,或会错失竞争良机。


中国芯片之殇,危机中迎来发展


芯片行业一直被恩智浦、英伟达、英飞凌、高通等公司所垄断,使得中国汽车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颇为受制于人。据轱辘哥了解,我国车规级IGBT芯片进口比例超过90%+,而国产IGBT芯片自给率不足10%。其中蔚来、理想用的是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的EyeQ4芯片,小鹏用的是英伟达Xavier芯片。要论当下国内实力最强车规级IGBT芯片厂商,自然要数比亚迪。早在2003年,比亚迪便专门成立第六事业部用来研究芯片。目前蔚来也打算进入这一领域,不过目前尚未推进此项目。





中国研发制造芯片能力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打破国外龙头企业的垄断?无论是自主芯片供应商还是车企自我研发,都需要在两大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是有能力和实力承担起高昂的研发费用,芯片量产落地难度高、周期长,没有强大的实力作支撑很难做到。其次是芯片要与整车量产相适配,除了产品要达到车规级标准,还要保证功能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当下芯片短缺倒逼企业技术升级,也正是中国自主芯片崛起的时机。有望相信国产芯片总有一天能赶上国际一流水准。


汽车行业在发展智能化、电气化、网联化等过程中,促使芯片成为了各大车企的核心武器。车企缺“芯”,无异于自废武功,也许一时半会儿不致命,但也难逃实力不足被淘汰的命运。要想在自动驾驶、汽车互联等方面实现领先,没有强大的“芯”是无法超越对手的。也许短时间内还无法打败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巨头,但中国车企必须要令薄弱的地方强大起来!



来源:贤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