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7月总部综合培训

2023-07-27 16:56:36

人的一生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占到生命的三分之一还多,想要提升生命体验,就没法不重视工作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有这样一句话,大概内容是:“快乐还不足以让人生卓越。重点是在做提升技能、有助于我们成长、能发挥我们潜能的事情时获得幸福或充实的体验。”


01


无法深度工作的原因



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本能地选择一个“最小阻力路径”,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回复一封电子邮件要比准备一份述职报告简单得多,你就会先回复电子邮件需要拿出一大块时间来准备述职报告,但是一收到邮件,还是忍不住点开看,马上回复。根据最小阻力原则,如果人们长时间在低价值的工作中切换,再回到重要工作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当你同时处理两个任务时,人脑的认知能力会在两个任务的切换时消耗掉,你看上去同时处理了两件事情,但对于每件事情所分配的注意力都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时要少得多,人脑的认知从前一个任务切换到后一个任务之后,头脑中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前一个任务的内容,这就会影响你进行第二个任务。



02


培养深度工作能力



深度工作分别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将工作内化成习惯、像经商一样去执行和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根据职业特征共4种深度工作模式,分别是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


节奏模式是指你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适合深度工作入门新手。


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是利用节奏模式来写作,他要求自己每天创作10页,每页写400字。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把这4000字写完。


双峰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其中一段时间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适合普通上班族或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教师、创业者。


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安排工作的时候,以年为单位,将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禁欲模式: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适合自律的自由职业者。


如果你访问科幻作家斯蒂芬森的作者网站,会发现网站上没有任何电子邮箱和邮寄地址,因为他要留出大块的、不受任何人打扰的时间来写作小说。他用这种禁欲的方式来避免别人联络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文学创作当中。


记者模式这是一种比较难的深度工作模式,是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产品。


比如有位名叫沃尔特·艾萨克森的记者,经常用这种模式进行深度工作。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做记者,到各地去报道,但一旦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在做记者的时间里,他同时完成了一本900页的书稿。


以上四种工作模式没有哪一种是绝对正确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特性来选择适合的工作模式,这样才能保持高度专注状态,让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从而创造更多价值。



03


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



如果你想提升客户满意度,你的目标就不能设为客户的满意度评价分数这种滞后性指标,因为客户都买完你的商品了,才会进行评价,但是一旦发现差评,无论你最后怎么调整,这个客户已经流失掉了,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了。


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可以通过确定执行深度,工作的地点和时长,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在这个时间内只专注在目前的工作中,给自己的深度工作设置规则和程序的方式来实现。


压缩工作时间后,会让人更加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减少的只是各种会议、媒体干扰、网页浏览、办公室政治等无价值无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


04

劳逸结合


决定工作价值的,并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


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当你觉得无法专注时,减少工作时间反而是一种方法。


在体验了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后成功和拖延计划失败后,我对于自己有了更明确的认知。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要给自己加上过于严苛和根本完不成的计划。对于大家也是,制定计划不要太过于严苛。如果不知道自己每天到底能完成多少计划,建议结合第二点的番茄钟,设定好自己一天想要做的事情。


有自我认知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再进行复盘反思和改进,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